工作动态

工作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- 工作动态 - 正文

吉林大学举行“平台工程”汇报会

发布日期:2021-07-09作者:点击:


    把学科建设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,把学科交叉的强劲活力释放出来,把学科综合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”。7月6日上午,吉林大学举行“平台工程”汇报会。校党委书记姜治莹、校长张希参加会议并讲话。

姜治莹强调,打造“三大工程”是学校党委通过充分酝酿、反复论证、精心谋划确立的学校“十四五”期间重大战略部署,既是目标任务、也是工作抓手,是统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顶层设计。“平台工程”是“三大工程”的着力点,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中之重。姜治莹指出,学科是大学存在的标志和符号,是大学组织的心脏和枢纽。要想在新一轮“双一流”建设中抢得先机、赢得主动,赶超跨越、争先进位,就必须付出加倍努力。针对如何立足自身优势,解决学科建设突出问题,实现高质量发展,姜治莹提出三点要求:一是要有发展的坚定信心,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。信心来自于传统的优势底蕴、发展的成果成效和国家的战略需要,历史上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一路北上、来到吉大,在人才培养方面深耕细作、在科技创新前沿奋勇攻关、在学术研究领域开疆拓土,为吉大学科建设闯出一片天地、奠定坚实基础、积蓄巨大潜能。入选首批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以来,吉大的传统学术底蕴逐渐显现、学科综合优势加速释放、学术生态环境整体提升,面对“两个大局”,要有“瞄的准”的好眼力和“抓得住”的硬实力,乘势而为、借势而上,真正在发展中作出贡献,在贡献中实现发展。二是要有科学的方式方法,以高效的工作破解难题。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,要善于做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工作、善于做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工作、善于做引才、育才、留才、用才工作,善于做争取外部优质资源的工作,更加注重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优化布局,更加突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,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,大力促进学科深度融合交叉、科教结合、教研一体、协同发展。三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,以有力的举措确保成效。要明确目标定位,鼓励有志向、有条件、敢去拼、敢去争的学科,立大志向、干大事业;要细化责任分工,做好任务分解、指导推进工作,学校机关、学院、学科、学者,都要按照方案内容,主动对标、自领任务;要强化跟踪问效,可量化的要有明确要求,不可量化的也要有评判标准,既要看数量,更要看质量,把牢学术道德关,增强慢进亦退的危机意识、敏感强烈的机遇意识和不负时代的责任意识。

张希指出,“平台工程”重点构建学科生态体系,事关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,涉及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师资队伍建设、社会服务、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,既与学校“十四五”确定的战略任务一脉相承,又与“引领工程”“基础工程”相互衔接,共同构成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。吉大作为一所大规模、多校区办学的高校,想要取得改革发展新突破,实现从“有”到“优”,既考验全校的智慧,更考验全校的信心、决心和勇气。

张希表示,全校要有忧患意识,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思维,不能依靠惯性向前发展。近年来,学校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考古、法学、电子、仿生等学科的发展态势,充分表明发展不在于“等、靠、要”,要在政策层面、环境层面尚未全部优化之前,抢先开展一流的实践与探索,提高自身主动性,激发内生动力,提振发展的速度和决心。

张希指出,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师资、一流的学生和一流的管理。一流师资队伍建设考验的是校领导和学院院长的眼光、品味和胸怀。他列举了吉大先贤和法学院、化学院在人才引进的一些成功经验,告诉大家“引”人才不如“请”人才,“英雄”不问出处,人才在吉大必有用武之地。

张希结合亲身经历,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学校国际合作走过的不平之路,指出国际合作不是锦上添花,要服务于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,要高举和平发展、合作共赢的旗帜。国际合作要致力于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人才,提高科学研究水平,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。

推进“平台工程”建设是学校党委“十四五”时期确立的 “三大工程”战略部署之一,旨在构建良性互动的学科生态体系,进一步强化“国家队”的身份意识。会上,常务副校长郑伟涛以学科建设为主线,以数据分析为基础,从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实施路径、推进落实四个方面汇报了吉林大学“平台工程”建设推进及方案制定情况。与会人员围绕方案内容进行交流讨论。

副校长赵国庆、蔡立东、赵宏伟,党委办公室、校长办公室、发展规划处、研究生院、教务处、科研院、社会科学处、人力资源处、人才工作办公室、国际合作与交流处、财务处、实验室管理处、白求恩医学部等部门、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。